欧盟近日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终裁披露,将向此类车企征收最高36.3%的额外关税,这比6月公布的初裁披露最高比例低1.8个百分点。
多家中国车企已计划在欧洲设厂,节约成本之余也能应对额外关税。深耕贸易法领域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北京/上海合伙人戴梦皓留意到这种在地生产的趋势获得匈牙利、西班牙和波兰等欧盟成员国的欢迎,因为能促进当地就业。但中国企业需要留意欧盟当地的实际生产安排,避免被认为存在规避反补贴调查的可能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驻德国的合伙人Arne Constantin-Krawinkel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不能仅依赖在欧洲进行基本的汽车组装来规避关税。他说:“为了符合欧洲的原产地规则要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确保在欧洲进行充足的改造。在生产时所用的材料,亦即是进口到欧洲的材料,其价格不得超过车辆出厂价格的一定百分比。”
他也提到欧盟已表示可能对转移生产线到第三国家的中国汽车制造商采取反规避措施。
6月,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廉且受益于中国政府的补贴,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威胁,因此一度决定向上海汽车集团和不配合调查的企业加征最高38.1%关税,不过在近日已调低税率至36.3%。
截止文章发布,配合调查但未被筛选进行审查的车企被加征21.3%的关税,吉利汽车的加征税率则已由最初决定的20%下调至19.3%,比亚迪则从17.4%调整至17%。新的加征税率叠加在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10%之上。
此前,中国不满欧盟以保护主义为由施加额外关税,已于8月9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投诉。
Constantin-Krawinkel预计世贸组织不会马上干预,中欧双方必须先自行磋商,若磋商失败,世贸组织才会成立专家小组审议此案。
他同时补充,非中国车企也受限于新关税政策。“额外关税适用于所有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因此,不仅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会受到影响,某些西方汽车制造商也会受到牵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了60.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3.2%,当中不乏来自欧洲的车企。亦因此,新关税政策公布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大众汽车已率先对新增的额外关税表示不满。
“它们担心[中国]出台报复性措施,例如对欧洲出口的内燃机汽车征收反制关税。而且那些在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的车企,它们会直接受到反补贴税的影响,”Constantin-Krawinkel说。
欧盟成员国将在11月前投票决定是否在现行基础上推行长期的关税加征政策,Constantin-Krawinkel认为,最终敲定的关税率可能有别于现有决定。
他建议,没有被欧盟委员会筛选进行审查的车企可以申请独立审查,争取较低的关税率甚至退款。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特斯拉可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9%的单独关税率正是循此道。
戴梦皓认为,中国出口商可以向欧盟监管机构提出自愿价格承诺。承诺被接受的出口商可以按照约定的条件向欧盟出口汽车,而无需缴纳反补贴税。
经济学人智库的亚洲(中国)高级分析师李子谦说,在最近几个月里,不同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如何收紧进口中国汽车的政策,它们“显然担心被一个国家阻止的货物会流向另一个国家”。除了欧盟以外,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加拿大也正讨论仿效美国策略。
但他留意到,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泰国正在吸引中国车企投资当地市场。“[泰国]希望利用中国汽车制造商来激活市场,因为它们非常依赖日本汽车制造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存在确实有助泰国向电动汽车转型。”
来源:商法CBLJ
作者:莫梓溵,Maisy M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