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家企业签署欧盟《人工智能公约》_贸法通

超百家企业签署欧盟《人工智能公约》

发布日期:2024-10-28
字体:
分享到:
文章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近日,超百家企业签署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涵盖IT、电信、医疗保健、银行、汽车和航空等各领域,既包括跨国企业,也包括欧洲中小企业。《公约》最早于2023年11月提出,于2024年7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发布后正式出台,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25家企业签署,包括OpenAI、谷歌、微软等。《公约》主要包括两大支柱和三项核心承诺,旨在通过企业参与和自愿承诺,促进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有效实施。

以下为欧委会官方介绍:[1]

一、欧盟人工智能公约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公约

《人工智能法案》(AI Act)[2]于2024年8月1日生效。《人工智能法案》的一些条款已经完全适用。然而,一些针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要求和其他规定仅在过渡期结束时(即,生效日期与适用日期之间的时间)才适用。

在此背景下,委员会正在推广《人工智能公约》(AI Pact),寻求行业自愿承诺,以提前实施《人工智能法案》,在法律截止日期之前开始履行规定义务。为了召集参与者,2023年11月委员会发起了第一次意向征集,收到了来自不同规模、行业和国家的550多个组织的回应。

 人工智能办公室自此启动《人工智能公约》制定,公约围绕两个支柱构建:

  • 支柱一:充当与相关人工智能组织互动的门户,鼓励交流各自的最佳实践,并提供有关《人工智能法案》实施过程的实用信息;
  • 支柱二:鼓励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商和部署者提前准备并采取行动,以符合立法中规定的要求和义务。

(二)双支柱方法

支柱一:召集并在人工智能公约网络下交流

在支柱一之下,参与者将共同创建一个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协作社区。包括人工智能办公室组织的研讨会,为参与者提供对人工智能法案和企业责任的理解,帮助参与者为法案的实施做好准备。同时,人工智能办公室可以收集参与者的最佳实践,了解参与者面临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参与者可以分享可能对其他人在合规过程中有用的最佳实践和内部制度。根据参与者偏好,这些经验也可以在人工智能办公室关于人工智能法案实施过程信息在线平台上发布。 

支柱二:促进和传达公司承诺

该支柱的目的是提供促进《人工智能法案》部分措施早期实施的框架。公约鼓励组织主动披露他们正在实施的,以提前遵守法案的相关做法。具体来说,提供或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司可以展示并分享他们对透明度和高风险要求的自愿承诺,并提前准备实施。

这些承诺包含为满足《人工智能法案》的不同要求而采取的具体行动(计划中或进行中),包括应用时间表。此类参与宣言也可以采取递增目标的形式。

(三)签署承诺书

9月25日,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集主要行业利益相关者,公布承诺书的首批签署者。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企业签署承诺书,包括来自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和欧洲中小企业,涵盖IT、电信、医疗保健、银行、汽车和航空等各领域。

《人工智能公约》要求参与企业至少承诺三项核心行动

  • 采取人工智能治理战略,以促进企业内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未来《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做好衔接。
  • 识别并绘制可能被《人工智能法案》归类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
  • 提高员工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以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

除了以上核心承诺外,委员会还鼓励企业进一步作出额外承诺。这些承诺应针对其活动量身定制,包括确保人工监督、风险降低以及生成内容标识(如深度伪造)等。

承诺书[3]最初由人工智能办公室起草,并与《人工智能公约》网络中的利益相关相关者共享,以收集反馈和意见。承诺书的最终版本反映了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的建议。承诺书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对参与者施加任何法律义务。企业可以在《人工智能法案》完全适用前的任何时间签署它们。

参与企业将被邀请在承诺书公布12个月后报告履行进展。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履行这些承诺所取得进展的见解和透明度。

(四)参与公约收获

委员会正在与参与者合作,并支持他们:

  • 建立对《人工智能法案》目标的共识;
  • 采取具体行动,以理解、适应并为《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做准备(例如,建立内部流程、人员准备和人工智能自我评估系统);共享知识,提高已实施保障措施的可见性和可信度,以证明人工智能值得信赖;
  • 对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多信任。

公约鼓励先行者和雄心勃勃的参与者同测试并与更广泛的社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五)初步时间表

(五)签署企业名单

(截至2024年9月30日)

2021.ai

Complear

IPAI   Aleph Alpha Research

Orange

Accenture

Corsight AI

ITI   - Instituto Tecnológico de Informática

OVHcloud

Adecco

CREDO AI

Jakala

Palantir

Adobe

Criteo

Jusmundi

Palo   Alto Networks

AI & Partners

Dassault Systèmes

Just Add AI

Porsche

Airbus

Dedalus Healthcare

Justifai

Qina

Aleph Alpha

DEKRA

KissMyButton

Qualcomm

Alteryx

Deutsche Telekom

KPN

Saidot

Amadeus IT Group

DNV

Kyndryl

Sage

Amazon   (Amazon Europe Core)

Docaposte

Lenovo

Salesforce

Arkage IT

Enbw

Lefebvre Sarrut

Samsung

ASIMOV AI

Essity

Logitech

SAP

Atlassian

ETHIQAIS

LT42

Scania

Autodesk

Event Gates

Lynclo

Science4Tech

Beamery

GFT Technologies

Manteia - Memar S.r.l

Securitas

Bearing Point

Gira group

Mastercard

Sii

Biologit

Gjensidige Forsikring

MetCommunications

SiteSage

Blimp AI

Godot

Microsoft

SMALS

Blueskeye AI

Google

Milestone Systems

Snap

Booking.com

GSO Psychometrics

Mirakl

Sopra Steria

Broadridge

Halfspace

ML Analytics

Starkdata

Calimala AI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ML Cube

Studio Deussen

Castroalonso

Iberdrola

MLSecured

Tata   Consulting Services

cBrain

IBM

Motorola Solutions

Techwolf.ai

CEGID SAS

iDAKTO

Mural

Tecta Group

Certifopac

IDEMIA   Public Security

Naaia.ai

Telefónica

CHEMISTREE

Infosys Limited

NEC

Telenor

CGI

Ingka Group

Nokia

Tidio

Cisco

Innomatik

NTrust

TIM   Telecom Italia

Cohere

Intuit

OpenAI

Trail ML

Tuya

Verisure

Vodafone

Waiheke

Wipro

Workday

   
参考文献:

[1]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policies/ai-pact

[2]https://digital-strategy.ec.europa.eu/en/policies/regulatory-framework-ai

[3]https://ec.europa.eu/newsroom/dae/redirection/document/107430

来源:CAICT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

作者:

  • 唐菊苑,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工程师
  • 端晨希,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工程师
  • 邵明宇,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实习生
免责声明及版权等信息,请查看此处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