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与趋势1:美国限制台积电为中国先进制程半导体芯片流片
日前,美国方面已下令台积电从2024年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客户出售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的先进芯片。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已致函台积电,对运往中国的某些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复杂芯片(7纳米或更先进设计)实施出口限制。就在几周前,台积电曾通知美国商务部,其一款芯片被发现用于华为的一款人工智能处理器。研究公司 Tech Insights 拆解了该产品,发现了台积电的芯片,这显然违反了出口管制规定。根据境内媒体报道,由于美国商务部的函件影响,台积电已通知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将从11月11日起暂停为AI和GPU客户生产7纳米或以下工艺的芯片。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家芯片代工企业。国际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份额高达62%。台积电在7nm及以下先进工艺市场份额超过90%,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台积电最新市值为8973亿美元。
中国AI芯片厂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已经进入实体清单,这类厂商通常只能选择国产产能,如华为;一类尚未被列入实体清单,这类厂商可以选择海外流片,此次针对台积电的限制措施主要影响的是后者。
热点评议:
从现有的EAR规定来看,EAR中并无明确禁止台积电为尚未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进行流片的规定,但确实存在相关的模糊性表述。此前BIS针对先进制程半导体(“advanced-node integrated circuits”)出台过包括FDP规则、美国主体行为管制和最终用途管制等多项措施。其中根据“先进计算FDP规则”(Advanced computing FDP rule),若生产制造先进制程半导体的工厂是美国半导体相关软件或技术的直接产品,则该工厂最终生产出的先进制程半导体将落入美国的出口管制管控。由于“直接产品”定义上的模糊性,目前尚无法确定该规则是否影响到此次BIS的行动。
目前明确已获悉的,是此次美国商务部BIS采取了被称为“知悉函”(“is informed letter”)新的贸易管控手段。该类函件允许BIS绕过冗长的规则制定程序,迅速提出适用于运往特定实体或目的地的特定物品或美国人的特定活动的补充许可证要求。每封“知悉函”均详细说明了受许可证要求约束的项目或美国人活动的范围、BIS 在审查此类许可证申请时将适用的许可证审查政策,以及向 BIS 提交此类许可证申请的流程。“知悉函”的收件人在未经必要授权的情况下参与该信函所涵盖的交易,即违反了 EAR。从执法角度来看,不遵守“知情信函”的行为与不遵守 EAR 下任何其他许可要求的行为相同,并会受到行政和/或刑事处罚。
典型案例是2022年美国商务部BIS就曾向英伟达和AMD发出知会信,限制其向中国出口先进计算芯片。同时,也对泛林集团、应用材料和科磊等芯片设备制造商实施限制,防止其向中国提供先进芯片制造设备。
此外,BIS于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识别交易方转移风险的BIS行动指引》(Guidance to Industry on BIS Actions Identifying Transaction Parties of Diversion Risk),详细说明了BIS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供应商名单”信函、Project Guardian请求、“红旗”信函和“知会信”,向企业和大学通报可能存在转移风险的交易方。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敏感技术,尤其是高优先级清单(CHPL)物项,通过第三国转移至俄罗斯等受限国家。
目前公开渠道并未披露台积电收到的知悉函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初步估计其影响范围将波及绝大部分境内的先进计算芯片设计公司,即使未被明确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如百度的昆仑芯等企业也可能无法通过台积电获取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用AI计算的芯片。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困境。同时,伴随着“知悉函”等工具的广泛使用,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也可能滑入“黑箱”,使得企业和政府在战略规划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热点与趋势2:日本智库称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将拉低日本GDP
日前,日本知名智库大和综研发布报告称,如果日本实施严格的对华出口管制,即使部分制造业领域“回归”国内,也将导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下降。报告称,日本的经济安全政策正在进入“新局面”,即从“防御”转变为“进攻”,对华收紧出口管制也是经济安全政策的组成部分。根据估算,如果日本实施严格的对华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措施,将会导致日本每年的出口额减少2万亿日元,GDP减少逾2.5万亿日元。报告建议,对华出口管制范围需要缩小至必要的“最低限度”。
报告认为,日本的经济安全政策是指确保国家和民众安全免受外部(所谓)经济手段威胁的经济工具。这一政策本身并不新鲜,在能源、食品等领域早就已经实施。然而,由于美国特朗普第一任期政策导致中美矛盾加剧,以及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爆发,从而令保护尖端技术和数据、提高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变得愈发重要。
在此背景下,日本加入了旨在推进在“友好国家”间建立供应链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于2022年5月正式颁布《经济安全保障促进法》,其中就包括确保半导体、蓄电池和关键矿产等“特定重要商品”的稳定供应。2024年6月召开的G7峰会,日本确认将与主要国家合作,以解决“生产过剩、非市场经济政策和做法、应对经济胁迫、加强供应链、保护重要和新兴技术等”,强调加强国内外的经济安全等。
在各国不断加强经济安全的趋势下,日本应美国对华收紧出口管制的要求,于2023年7月加强了对华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并且,自2024年9月8日起,出口管制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尖端领域,包括量子相关技术和部分半导体制造技术。总体来看,日本的经济安全政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从强化供应链和确保能源稳定供给等“防御”政策,转变为深入防止技术外流和对外投资限制等“进攻”政策。
报告称,经济安全政策往往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加强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大幅减少相关物项的出口。日本一直以来采取与美国步调一致的形式加强对华出口管制,但对日本而言,中国与美国同等重要,都是与日本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大国,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给中日之间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热点评议:
日本在经历了半导体产业“失去的三十年”后,逐步摆脱美国的压制,在过去三年已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以期重新夺回全球技术创新者的地位,夺取半导体产业的更大份额。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不断加深与美国、欧洲等技术领导者的合作,被美国“施压”收紧对华半导体领域的出口管制正逐渐成为“常态”。然而,正如日本智库在上述报告中所分析的,日本政府不断收紧对华出口管制不仅将造成日本出口额以及GDP的下降,而且会反噬日本半导体产业!在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和拥有巨大潜力市场的中国面前,日本如何进行政策调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来源:元达律讯
作者:
- 詹凯,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际);电话:+86 21 6105 0923 、邮箱:Kzhan@yuandawinston.com
- 施沈畅,元达律师事务所助理律师;电话:+86 21 6105 0509 、邮箱:mshi@yuandawins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