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光伏行业在过去20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周期性波动,始终受到宏观环境、产业政策、技术迭代等因素的扰动,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
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信用风险也再次升高。
经梳理光伏行业相关数据,总结规律如下:
一、风险买方特征分析
(一)案件金额高于均值,诈骗案件高发
由于光伏行业单一商品货值较大、产品普遍同质化,再加上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容易遭受欺诈行为,给出口企业造成损失。
(二)案件区域集中度高,易受政策影响
从2023年开始,包括美国、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提高贸易壁垒,导致风险发生。
(三)组件企业风险偏高,风控有待提高
由于组件为光伏产业链第一大承保细分领域,光伏组件厂商为主要客户。2009年-2023年期间,头部组件企业风险指标多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二三线组件企业则整体稍差。在行业出清期间,部分企业急于出货,降低对买方甄别和核查力度。
(四)重点关注中小经销商,成风险重灾区
中小经销商成立或注册时间更短,雇员规模更小,经营模式更易受下游市场波动影响。
(五)警惕高负债经营企业,关注市场经营策略
在业务合作时,应时刻关注买方库存以及流动性。在双碳背景下,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速保持高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引来不少跨界企业或新注册企业参与。通常,缺乏经验的经销商通过提升自身杠杆水平,加大铺货能力,快速抢占市场。
但当行业周期转向下行区间时,其自身无力应对价格波动、市场萎缩等市场变化,如外部融资受到影响,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流动性枯竭,从而导致拖欠。
(六)本轮风险异于往年损因,区域有所变化
与往年风险集中爆发周期有所不同,本轮周期拖欠因素占比较高,新兴市场风险上升。在区域方面,巴西、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市场风险上升明显。
二、风险管控建议
现结合前文梳理的行业周期特征和业务出险特征,总结以下建议:
(一)充分运用信保系统防范诈骗风险
针对近期股权有变更,贸易模式复杂,货发第三人或第三国,办公地点为居民区或共享场所,资产规模与雇员人数不匹配等情况,谨慎开展信用交易,并借助信保专业力量进行核查。
(二)加强对经销商、买方的跟踪力度
一旦遇到买方未按约定时间付款等行为,第一时间与信保联系,共同沟通解决方案。
(三)进一步优化符合行业特征的风控体系
针对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快、买方经营风险较高的业务,应要注意退出的时机和步骤,避免加速形势恶化。
(原标题:光伏行业高风险买方原来有这些特点!)
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