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致辞
发布日期:2022-05-13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与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并与大家共商关于新中的发展与合作。

回顾过去30余年,新中两国关系友好,高层级的交流频繁,经济合作和民间交流在不同层面上巩固发展,几乎每十年便有新的亮点合作,与时俱进。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古来有之。据记载,十三世纪室利佛逝王国(Sri Vijaya)王子发现并建立了狮城,该地区在1320年引起蒙古帝国的注意,其贸易代表在吉宝港登陆。十四世纪后期,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繁忙的贸易港口。十五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船队来到马六甲海峡。1819年莱佛士抵达新加坡后,新加坡立即被公认为最理想的海上贸易自由港,并快速发展为贸易中心,吸引了中国、印度、马来群岛和更远地区的贸易商前来。大量的船队、货物、人员、信息和思想都涌入新加坡。伴随而来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的到来也形成了新加坡多元种族及文化的特质,影响了我们的社会风貌,塑造了国家理念。能够理解及融合不同文化与系统,是新加坡的独特能力。

从渔村到殖民地,再到独立国家,新加坡酝酿出从东西方视角看待和执行事务的能力,加上我们独到的社会管理、稳定治理,明确法治及国际公信力,新加坡在区域乃至全球有着特别的定位。新加坡了解中国悠远的历史如何影响其体系发展及经商之道,也因此能够扮演衔接世界与中国经济与文化桥梁的角色。两国能够凭着自己的特质及优势互补共赢。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上的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改革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制度。我们看到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包括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中国的发展势头依旧良好,也决心继续开放,这令人振奋。可是前方的道路并不无挑战。环顾四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一些国家的全球化也正在倒退,排斥和不公平的威胁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兴趣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一定的挑战,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也会有所保留,持观望态度。

有鉴于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若有可靠且能与不同系统连接运作的合作伙伴,将会如虎添翼,而新加坡及其企业可以是中国外循环方面的优选伙伴。除了牢固的双边关系外,新加坡还具有其他的特质。得益于双语政策,新加坡人能够更好地与中国同行沟通交流。在文化方面,新加坡也积极帮助本地人更好的了解中国,通商中国就是其中一个积极推动双语双文化的机构。此外,新加坡是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可以同时从西方和亚洲的角度看待问题。形象一点说,大家也可以把我们视为国际的适配器。《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也被叫做《新加坡调解公约》,或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联合国首次以国家为公约命名,这说明新加坡在促成67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共识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众所周知,商业纠纷有时不可避免,解决纠纷耗时耗力,而新冠疫情又加剧了这个情况。员工无法出差,工作停滞不前,责任无法履行,可能会引发合同纠纷等问题。若企业提出诉讼,不仅费用高昂,还可能永久破坏双方关系。但若企业选择和解方式,则会为双方提供一个化解误会、节省成本,找到共同点和解决方案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保存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如果涉及商业纠纷的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选择一个公信力高的司法管辖区,例如新加坡来进行裁决和调解能避免双方的猜疑,并增加友好解决争端的机会,毕竟和气生财。

因此本次论坛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其能够促进新中两国法律界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良的价值与服务。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稳健发展。而这个过程中,新加坡依旧是中国的可靠朋友及合作伙伴。在我之前的各位演讲者已经阐明在哪些领域可以做得更多,在此我强调两点:

第一,继续民心相通。对不同的体制和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民心相通,需要人与人的互动、交流,进而能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关系。这样的互动交流越频繁,越广泛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仍积极努力培养双语和双文化,乃至多语多文化人才。通商中国在这方面努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的愿景是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的中流砥柱,保留我国多元文化传统,搭建联系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经济桥梁。未来通商中国依然会秉持初衷,继续汇集政界、商界和民间的力量,深化与新中两国政府、企业与青年的交流往来,着力培养新中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拓展优质人脉网络,推广交流。

第二,要善用可信平台。在解决任何商业或其他纠纷时,拥有受多方认可并共同遵守且具可执行性的规则特别重要。《新加坡调解公约》就是一个典例,它是一项多边条约,为化解国际商务纠纷中因调解而产生的和解协议的承认与执行提供统一高效的制度基础。当然本次论坛,包括通商中国,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好平台。

随着我们继续沟通交流,我相信新中两国业界也将继续深化合作并与时俱进,再次感谢大家的努力。各国专家的热情参与及分享,我学习良多。

最后祝愿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

免责声明及版权等信息,请查看此处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留言咨询